汙水處理站生物濾池工藝采用了液體吸收和生物處理的組合作用
更新時間:2023-10-26 點擊次數:626次
汙水處理站生物濾池是在傳統厭氧生物濾池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新發展起來的一種生物汙水處理技術,集生物膜法、好氧處理和厭氧處理於一體,可根據實際汙水處理需求改變其組合方式。使用立體彈性填料和型多麵聚丙烯塑料懸浮空心球設計三級組合式生物濾池,以點源式生活汙水為處理目標。
汙水處理站生物濾池技術的優勢:
1.生物濾池技術具有相當多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首先就是更好的處理能力:由於濾料的粒徑比較小,具有很高的比表麵積,這樣濾料上依附的生物量就相對很多。加上生物膜活性高,能夠實現多重淨化,除了可以消除COD、BOD,還可以消除NH4+,截留SS等。其次就是強的抗衝擊能力:濾料比較致密,濾料又有很高的比表麵積,當汙水的量過大時,在濾料上依附的微生物能夠迅速繁殖,應對高負荷的運行狀況。
2.生物濾池高強度的抗衝擊減少了汙水水質對濾池的影響。掛膜容易且恢複較快:研究表明,當生物濾池的溫度達到10℃~15℃,兩周左右就能夠實現*掛膜。當很多汙水量變化較大的城市,會出現部分濾池暫時關閉的狀況,這樣在濾料上依附的生物膜仍然會保持活性,隻要通水曝氣生物膜就能繼續產生作用。濾池占地麵積小,資金投入少:由於生物濾池技術的生物反應同過濾都是在濾料中完成,省去了二次沉澱池。還有,生物膜的生物量多且具有很好的活性,因此對汙水處理的過程比較迅速,汙水滯留時間少,所以占地麵積少,節省資金。操作運行簡單:生物濾池主要構造都是模塊化,不管是前期安裝還是後續改建都很方便。不僅如此,生物濾池還可以建成封閉式,可以減少處理過程產生的臭氣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汙水處理站生物濾池工藝采用了液體吸收和生物處理的組合作用,臭氣首先被液體(吸收劑)有選擇地吸收形成混合汙水,再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將其中的汙染物降解。汙染物去除的實質是以臭氣作為營養物質被微生物吸收、代謝及利用。這一過程是微生物的相互協調的過程,比較複雜,它由物理、化學、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化學反應所組成。